來源:詩詞天地
2023年2月4日
癸卯年正月十四
我們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一個節(jié)氣
——立春
立春,為二十四節(jié)氣之首,又名正月節(jié)、歲節(jié)、改歲、歲旦等。立,始建也。春氣始而建立也,故名立春。
立春乃萬物起始,意味著一個新的輪回已開啟。它是春天的前奏,亦是大地的初心。
此時寒冬已盡,春回大地,大自然正生機勃發(fā)。穿越漫長的苦寒等待,我們終于等來春之女神。
立春之日,裊裊東風輕撫臉龐,大地開始解凍,春就在冰雪中靜靜地孕育著生機。
五日后,沉睡一整個冬季的蟲類,慢慢蘇醒,迎接嶄新的開始。
再五日,水底的魚群感知到溫暖而游至水面,此時冰凍似融非融,魚兒們爭相著破冰而出。
在我國民間素有:“立春大如年”的說法。
春天是播種的季節(jié),也是祈歲納福的時刻,在過去民間要舉行隆重的迎春儀式,來祈愿風雨調(diào)和,國泰民安。
作為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可如今立春的傳統(tǒng)習俗正在被漸漸遺忘......
今天詩詞君就給大家分享一些立春節(jié)氣的傳統(tǒng)民俗,吃三樣,做三事,忌三事,迎好歲首,一年萬事順遂,人安康!
丨立春:吃3樣丨
1、吃春卷
在《歲時廣記》當中記載:“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這里的春蠶指的就是我們今天所吃的春卷,立春這一天在南方的很多地方都有食用春卷的習俗。
2、吃春餅
在唐代的《四時寶鏡》中記載:“立春日食蘿菔、春餅、生菜,號春盤。”
從《四時寶鏡》的記載不難看出,我們?nèi)A夏民族從唐代就已經(jīng)有立春食用春餅的習俗了。
春餅就是用面粉烙出來的薄餅,既可以單吃,也可以搭配一些時令蔬菜卷著吃。
3、吃春芽
在很多地方都有立春吃春芽的習俗,春芽指的是那些春天特有的芽菜類食材,比如頭茬韭菜、春筍、薺菜、香椿芽等等。
這些食材剛剛發(fā)芽,鮮嫩無比,過年吃膩了大魚大肉,適當?shù)某孕┣宓拇貉恳彩谴笥幸嫣幍模?/span>
丨立春:做3事丨
1、踏春
現(xiàn)代非常流行的春季出游與古代流行的踏春習俗不無聯(lián)系。而在過去,踏春的形式更為隆重。
不同的地區(qū)也各有講究,有的地方講究踩高蹺,或是蕩秋千,登山,總之要踩在高處,來寓意新的一年可以步步高升。
有的地區(qū)有專門“報春”的人,在立春來臨之際,盛裝打扮,沿街高呼“春來了”,屆時人們便紛紛走出家門,到郊外游春。
立春節(jié)氣,無論北方還是南方,空氣中都彌漫著清新的味道,陣陣暖風佛面,這時候我們不妨多出去走走,親近大自然,感受春天的氣息,心情也會變得輕松暢快。
2、貼春
立春之日“貼春”是我國的一個古老傳統(tǒng)習俗,早在唐朝時期便已經(jīng)非常流行。
所謂的貼春,是在墻上或者是門上張貼“宜春”的字畫,而“宜春”便是指帶有春字的吉祥詞語,比如“春和景明”“春回大地”等。
當然手巧的人還會畫一些春天景色的畫張貼到家里,既可以增加春天的氣息,也是表達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
3、祭祖
《景東縣志稿》有這樣的記載“:立春,各家具辛盤、春酒以祀祖。”
在立春這一天,各家各戶會提前準備好新鮮應季的果品以及相應的祭品,來祭拜先祖。
既是表達對于故人的思念之情,與先祖分享春天來臨的好消息,也是祈禱先祖庇佑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可以平安順利。
丨立春:忌3事丨
1、忌吵架拌嘴
立春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在這一天不能爭吵拌嘴,不能說臟話,這些都與立春的節(jié)日氛圍格格不入。
在新一年的開端,還是要好好調(diào)整好狀態(tài),保持愉悅的心情,喜氣洋洋地迎接春天的到來,不負春光,也不負自己。
2、忌理發(fā)
俗話說:發(fā)乃人身之草木。
立春回暖,草木初生,去損害剛出生的草木,這是不合天地運行草木生長之理的。
因此在立春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不理發(fā)這一習俗。
3、忌賴床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立春代表春季的開始,春回大地萬物復蘇,在這樣重要的日子,人也應該有一個好的精神面貌來迎接春的復蘇。
建議大家去田間或者公園走走,吸收新鮮空氣,感受活力與自然,為自己的新年討個吉利。
春為歲首,對于中國人來講,立春是一個寄予希望的節(jié)氣,經(jīng)歷過萬物閉藏的冬季,我們終于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
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立春這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蘇,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這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刻,故有幾愿:
一愿諸君且珍重,早晚清寒勤添衣;
二愿諸君且舒懷,敬往事一杯酒,悲歡如塵不回頭;
三愿諸君且寬心,人生處處有美景,活在當下,不留遺憾。
立春亦如立人生,美好的春天行將而至,靜待闔家團圓,一樹花開。
點亮【贊】和【在看】,這一季,愿我們不負春光,不負自己!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vBcrTXzzhjl8z4jSNN--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