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武夷學院圖書館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起始于1981年,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其宗旨在于喚起全世界對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的高度重視。
今年是2022年,全球面臨疫情、沖突、氣候變化、糧價上升和國際緊張局勢等重重挑戰。種種因素都在影響全球糧食安全。
氣候的變化對于糧食的生產有著較大的影響。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科學家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期刊上發表論文稱,氣候變化已經對水稻、小麥和玉米等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產量造成影響,并且某些地區和國家受到的影響遠比其他區域更為嚴重。
可以通過加速減排來提高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韌性措施來提升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我們希望能夠通過低碳環保的方式來緩解氣候危機,從而增加糧食的產量。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遠離饑餓。下面我們推薦了一些有關于糧食和低碳的書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書分遠古的足音、自然的呼喚、神圣的守望三個篇章,以優美的文字、翔實的資料,介紹了我們地球家園的土地、海洋、植物、動物、江河的歷史和現狀,特別是目前所面臨的嚴峻生態形勢,總結了經驗教訓,呼吁人們身體力行、共同參與,守望好自己的家園,在目前嚴峻的形勢中尋求美好的未來。
本書從我國糧食安全保障法治化現實需求出發,以保障糧食安全為目標,以糧食安全法治保障為研究對象,將糧食安全法治保障所面臨的問題作為主線。緊密圍繞三個核心問題遞進展開:(1)糧食安全法治保障的現實根源和制度基礎何在?(2)著眼于“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當下我國糧食安全法治保障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什么?(3)引致前述問題的根源何在,如何解決?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做了題為“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講話,并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大原則。北京衛視《檔案》欄目拍攝的紀錄片《綠水青山》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六項原則作為主題,每一集對應一個主題,利用實地拍攝、人物探訪和歷史影像資料呈現的方法,通過典型的人物事件以及他們背后的生態保護故事,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解讀。本書是一部關于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紀實作品,共分六章,圖文并茂地記錄了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子資源庫、湖北白鱀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京津冀大氣污染和垃圾分類等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方面的工作,直觀反映了我國近些年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本書是一部傳世博物志,用詩意語言講述46億年的地球演化之旅,全書包括了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等幾大部分。作者布封綜合大量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和科學價值。《自然史》展示了純藝術家的人生態度,他以異常平靜、悠然自得的語言歌頌自然界中所有重要的品物,呈現出造物的尊嚴與靈性。
碳中和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會對所有領域構成史無前例的影響,同時也必將催生眾多新興領域和商業模式。它將改變中國,改變世界,改變未來。本書是一本兼具專業性和可讀性的科普讀物,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嚴謹的邏輯,用真切的寫作手法描繪了碳中和的前因后果,以及中國經濟社會即將迎來的大變局,進而呈現一種波瀾壯闊的畫面。本書內容包括碳中和的投入、碳中和的機遇、碳中和時代的國際能源新秩序,以及個人在碳中和中的發展和機遇,講述了碳中和故事,解讀碳中和政策,計算碳中和賬本,把握碳中和時代。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NmCGICeYv5hfMEOnEgnD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