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昌
一、 何為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在對某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領域研究成果的綜合和思考。一般來說,學術論文都是建立在文獻綜述基礎之上的。
畢業設計文獻綜述是在確定了選題后,在對選題所涉及的研究領域的文獻進行廣泛閱讀和理解的基礎上,對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包括主要學術觀點、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爭論焦點、存在的問題及可能的原因等)、研究動態、發展前景等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歸納整理和評論,進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研究思路的一種高度濃縮的文獻產品。
所以,文獻綜述是對學術觀點和理論方法的整理,主要針對某一研究領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經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到何程度。要求對國內外相關研究的動態、前沿性問題做出較詳細的綜述,并提供參考文獻。
文獻綜述是評論性的,因此要帶著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critical thinking)來歸納和評論文獻,而不僅僅是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堆砌”。評論的主線,要按照問題展開,針對你的課題,別的學者是如何看待和解決的,他們的方法和理論是否有什么缺陷?要是別的學者已經很完美地解決了你提出的問題,那就沒有重復研究的必要了。
二、 文獻綜述的意義
1、 總結和綜合該方向前人已經做了的工作,了解當前的研究水平;
2、 分析存在問題,指出可能的研究問題和發展方向等;
3、 列出該方向眾多的參考文獻,這對后人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
4、 為開題報告和論文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文獻的來源
擁有足夠的文獻,是寫好文獻綜述的基礎。一般來說,參考文獻可以通過如下途徑獲得:
1、 傳統參考文獻
圖書館圖書、期刊是傳統參考文獻來源的主要途徑,而且相對其他傳統方式來說,是比較方便實惠的。
2、 中國知網
中國知網(CNKI)是比較權威的網絡文獻來源,中國知網目前已集結了7000多種期刊、近1000種報紙、18萬本博士/碩士論文、16萬冊會議論文、30萬冊圖書以及國內外1100多個專業數據庫。大多數高校都有跟中國知網的合作,在學校是可以免費下載文獻,校外是需要收費的;在中國知網官網的分類目錄或者檢索區域輸入文獻標題,就能找到所需文獻了。
3、 維普期刊
維普資訊是最大最全的中文科技期刊論文資源門戶網站。提供針對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多個數據庫的檢索及全文瀏覽。在維普期刊使用高級檢索,可以精確查找到所需文章。
網址:http://lib.cqvip.com/;
檢索方法:首頁檢索區輸入文獻名稱或關鍵詞。
4、 萬方數據庫:
萬方數據資源鏡像系統和萬方數據標準鏡像系統,地它們匯集中國學位論文文摘、會議論文文摘、科技成果、專利技術、標準法規、各類科技文獻、科技機構、科技名人等近百個數據庫。
網址:http://g.wanfangdata.com.hk/
檢索方法:點擊首頁搜索旁邊的高級檢索,進入檢索區域。
5、 其他文獻來源:
除了上述比較常用的權威機構外,其他專業性比較強的可以到下面所列途徑檢索:①百度學術;②超星圖書;③E線圖情等。
查找參考文獻還要注意兩點:
1、 權威性
權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獻的水平。
主流文獻權威性比較愛搞,比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的觀點和論述等。獲得途徑:一是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二是利用“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等。三是圖書館中外文過刊閱覽室,也可以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
一般來說,期刊文章、圖書等經過嚴格的審稿、編輯,水平比較高。而網絡上的文章權威性較低。
另外,也可以關注一下論文的引用次數。
2、 時效性
時效性,就是要注意搜集最新的文獻,以便反映最新的研究成果。否則,有可能導致別人早都研究過了你依然當成主題去研究,或者引用的方法、理論早已過時。
一般來說,時效性從高到低的順序:期刊,論文集,數字期刊,論文集,網絡。
網絡文獻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一些可能是最新的,而有一些可能是網絡上轉載的陳舊文獻,一定要加以甄別。
四、 文獻的閱讀方法
圍繞關鍵詞可能會查到很多文獻,可是,閱讀的時候毫無頭緒。這時候的閱讀建議:先瀏覽,再重點。先粗略,再具體。
有的時候,圍繞關鍵詞查到的文獻未必是與你的課題相關,通過大致瀏覽,可以去掉關聯性不強的文獻,保留下關聯性比較強的文獻,這樣,可以減少很多的工作量。
所以,這里也就要求我們,時刻不要忘記你的論文主題是什么,你想要的研究什么。
對于有關聯的文獻,可以先粗略閱讀,大致確定關聯程度,然后,按照關聯程度從高到低仔細閱讀。
閱讀過程中,一定要做好文獻摘錄,比如,這篇文獻研究的是什么、采用的什么方法、得出的什么結論等,這些都要詳細記載。
剛開始閱讀,由于自己的知識有限,前幾篇文章提出的方法和結果對自己都是全新的,自己的知識儲備不足以評判其中的觀點。因而,剛開始閱讀時會對文章中的所有內容全盤接受,很難產生質疑的觀點出來。等看過十篇八篇的文獻之后,所了解的方法和觀點較多了,有些可能觀點相左,這是懷疑會跳出來,對所閱讀的論點進行挑剔,卻又不能憑借一兩篇文章而確定某種方法完全勝過另一種方法。只有看過足夠量的文章之后,才能夠做出完整的評價,所獲得的優劣比較結果也有充足的論據。
綜述文章,一部分是綜合別人的工作,另一部分,還在于論述自己的觀點。要能發現新的問題、新的優點或者缺點、提出改進方法,以及對未來工作和發展前景的建議和設想,更有甚者,跳出對原有實驗細枝末節的討論,從一個更高的層面,從原理上、方法論上和系統性上加以評價。這當然很難,故而,多數綜述文章綜而不述,讓讀者看完之后,對過去有些了解,對未來仍是茫然。當然,論述的越多,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越大。
五、 收集資料的技巧
雖說盡可能廣泛地收集資料是負責任的研究態度,但如果缺乏標準,就極易將人引入文獻的泥沼。
1、 技巧一:瞄準主流。
主流文獻,如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經典著作、專職部門的研究報告、重要化合物的觀點和論述等,是做文獻綜述的“必修課”。而多數大眾媒體上的相關報道或言論,雖然多少有點價值,但時間精力所限,可以從簡。怎樣摸清該領域的主流呢?
建議從以下幾條途徑入手:
(1) 圖書館的中外學術期刊,找到一兩篇“經典”的文章后“順藤摸瓜”,留意它們的參考文獻。質量較高的學術文章,通常是不會忽略該領域的主流、經典文獻的。
(2) 學校圖書館的“中國期刊網”、“外文期刊數據庫檢索”和外文過刊閱覽室,能夠查到一些較為早期的經典文獻。
(3) 國家圖書館,有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出版的社科圖書,學校圖書館往往沒有收藏,但是國圖卻是一本不少(國內出版的所有圖書都要送繳國家圖書館),不僅如此,國圖還收藏了很多研究中國政治和政府的外文書籍,從互聯網上可以輕松查詢到。
2、 技巧二:隨時整理。
隨時整理,如對文獻進行分類,記錄文獻信息和藏書地點。做學位論文的時間很長,有的文獻看過了當時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來卻找不著了,所以隨時記錄就很有必要。按照參考文獻的標準格式記錄文獻來源,甚至可以做好文獻摘要,必要的時候,還要記錄圖書分類號碼和藏書地點。
同時,對于特別重要的文獻,不妨做一個讀書筆記,摘錄其中的重要觀點和論述。這樣一步一個腳印,到真正開始寫論文時就積累了大量“干貨”,可以隨時享用。
3、 技巧三:要按照問題來組織文獻綜述。
看過一些文獻以后,我們有很強烈的愿望要把自己看到的東西都陳述出來,像“竹筒倒豆子”一樣,洋洋灑灑,蔚為壯觀。仿佛一定要向讀者證明自己勞苦功高。
但是,一定要注意思路和簡要。文獻綜述就像是在文獻的叢林中開辟道路,這條道路本來就是要指向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當然是直線距離最短、最省事,但是一路上風景頗多,迷戀風景的人便往往繞行于迤邐的叢林中,反面“亂花漸欲迷人眼”,不知所終了。
因此,在做文獻綜述時,頭腦時刻要清醒:我要解決什么問題,人家是怎么解決問題的,說的有沒有道理,就行了。
六、 文獻綜述的格式
綜述一般都包括題名、著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幾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主體、參考文獻組成。
1. 前言:用200~300字的篇幅,提出問題,包括寫作目的、意義和作用,綜述問題的歷史、資料來源、現狀和發展動態,有關概念和定義,選擇這一專題的目的和動機、應用價值和實踐意義,如果屬于爭論性課題,要指明爭論的焦點所在。
2. 主體: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點及其理論根據,從而反映作者的見解。為把問題說得明白透徹,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述。
3. 參考文獻:寫綜述應有足夠的參考文獻,這是撰寫綜述的基礎。它除了表示尊重被引證者的勞動及表明文章引用資料的根據外,更重要的是使讀者在深入探討某些問題時,提供查找有關文獻的線索。綜述性論文是通過對各種觀點的比較說明問題的,讀者如有興趣深入研究,可按參考文獻查閱原文。因此,必須嚴肅對待。
七、 主體部分的寫法
主體部分一般包括:
1. 該領域的研究背景和發展脈絡。介紹課題研究背景,為什么要進行這項研究。任何研究都要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按時間順序,簡要說明這一課題的提出及各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體現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2. 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及可能的原因。介紹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現狀及各派觀點,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將歸納、整理的科學事實和資料進行排列和必要的分析。對有創造性和發展前途的理論或假說要詳細介紹,并引出論據;對有爭論的問題要介紹各家觀點或學說,進行比較,指問題的焦點和可能的發展趨勢,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對陳舊的、過時的或已被否定的觀點可從簡。對一般讀者熟知的問題只要提及即可。
3. 進一步的研究課題、發展方向概況。在縱橫對比中肯定所綜述課題的研究水平、存在問題和不同觀點,提出展望性意見。這部分內容要寫得客觀、準確,不但要指明方向,而且要提示捷徑,為有志于攀登新高峰者指明方向,搭梯鋪路。
4. 總結。主要是對主題部分所闡述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重點評議,提出結論,最好是提出自己的見解。這里要側重:①對閱讀的文獻的研究領域進行綜合分析,以便找出自己的研究課題的切入點;②對閱讀的文獻所涉及到的理論進行分析,尤其是明確對自己論文的借鑒意義;③對閱讀的文獻的研究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其可借鑒之處;④對文獻涉及到的結論進行總結,最好能夠體現出對你的論文的指導作用。在這一部分,尤其要體現自己的見解,闡述自己打算從哪個角度入手進行研究,進而歸納出自己的研究對該領域的研究意義。
主體部分最核心的思想就是:遵守學術傳統,尊重前人成果。告訴讀者,關于這個問題前人研究到了何種地步,有什么缺陷,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拓展,你打算如何去做。這一方面是對前人研究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你的文章價值何在。
主體部分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按問題發展歷史依年代順序介紹,也有按問題的現狀加以闡述的。不論采用哪種方式,都應比較各家學說及論據,闡明有關問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
主體部分的寫法有下列幾種:
1. 縱式寫法:“縱”是“歷史發展縱觀”。它主要圍繞某一專題,按時間先后順序或專題本身發展層次,對其歷史演變、目前狀況、趨向預測作縱向描述,從而勾劃出某一專題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軌跡。縱式寫法要把握脈絡分明,即對某一專題在各個階段的發展動態作扼要描述,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取得了什么成果,還存在哪些問題,今后發展趨向如何,對這些內容要把發展層次交代清楚,文字描述要緊密銜接。撰寫綜述不要孤立地按時間順序羅列事實,把它寫成了“大事記”或“編年體”。縱式寫法還要突出一個“創”字。有些專題時間跨度大,科研成果多,在描述時就要抓住具有創造性、突破性的成果作詳細介紹,而對一般性、重復性的資料就從簡從略。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做到了詳略得當。縱式寫法適合于動態性綜述。這種綜述描述專題的發展動向明顯,層次清楚。
2. 橫式寫法:“橫”是“國際國內橫覽”。它就是對某一專題在國際和國內的各個方面,如各派觀點、各家之言、各種方法、各自成就等加以描述和比較。通過橫向對比,既可以分辨出各種觀點、見解、方法、成果的優劣利弊,又可以看出國際水平、國內水平和本單位水平,從而找到了差距。橫式寫法適用于成就性綜述。這種綜述專門介紹某個方面或某個項目的新成就,如新理論、新觀點、新發明、新方法、新技術、新進展等等。因為是“新”,所以時間跨度短,但卻引起國際、國內同行關注,紛紛從事這方面研究,發表了許多論文,如能及時加以整理,寫成綜述向同行報道,就能起到借鑒、啟示和指導的作用。
3. 縱橫結合式寫法:在同一篇綜述中,同時采用縱式與橫式寫法。例如,寫歷史背景采用縱式寫法,寫目前狀況采用橫式寫法。通過“縱”、“橫”描述,才能廣泛地綜合文獻資料,全面系統地認識某一專題及其發展方向,作出比較可靠的趨向預測,為新的研究工作選擇突破口或提供參考依據。
八、 文獻綜述的要求
1.
要全面系統地搜集資料,客觀公正地如實反映;
2.
要分析透徹,綜合恰當;
3.
要層次分明,條理清楚;
4.
要語言簡練,詳略得當。
九、 注意事項
1.
搜集文獻應盡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獻資料是寫好綜述的前提,否則,隨便搜集一點資料就動手撰寫是不可能寫出好的綜述;
2.
注意引用文獻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在搜集到的文獻中可能出現觀點雷同,有的文獻在可靠性及科學性方面存在著差異,因此在引用文獻時應注意選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學性較好的文獻;
3.
引用文獻要忠實文獻內容。由于文獻綜述有作者自己的評論分析,因此在撰寫時應分清作者的觀點和文獻的內容,不能篡改文獻的內容。引用文獻不過多。文獻綜述的作者引用間接文獻的現象時有所見。如果綜述作者從他人引用的參考文獻轉引過來,這些文獻在他人引用時是否恰當,有無謬誤,綜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間接轉引文獻;
4.
參考文獻不能省略,任何與本文相關的重要成果都應當在綜述中得到體現,并且在參考文獻中列出。參考文獻能反映主題全貌以及作者對文獻的掌握情況;
5.
綜述并不是簡單的文獻羅列,綜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綜合和歸納。文獻綜述顧名思義由“綜”和“述”組成。“綜”,是根據所查閱大量的文獻進行歸類、提煉、概括;“述”,則是側重于自己對查閱文獻的見解、對研究領域的見解,這需要融入作者自己理論水平、專業基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
綜述篇幅不可太長,一般獨立的文獻綜述不宜超過5000字。
劉瑞昌
2021年1月2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