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澄觀察:世界經濟的新出路在太空嗎?
新聞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JDVZQL9_DrjGThWOcnK5ag
2019年9月18日,我參加了首屆地月空間經濟高峰論壇。論壇由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與澳門蔡氏教育文化基金會主辦。我在論壇上參加了由著名經濟學家朱民主持的題為“世界經濟的新出路在太空嗎?”的討論。現將我在討論中陳述的觀點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來源:《國際太空》2019年第10期 作者:黃志澄
1 提出問題的背景
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世界經濟進入以低增長為主要特征的新平庸時期。2019-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估計將發生深刻變化。
從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當前世界經濟,仍處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技術革命長周期的底部徘徊階段,推動全球經濟進入新的增長周期的新技術革命,尚處于孕育階段。目前正在孕育的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3D打印、物聯網等,還無法起到相同于信息技術革命帶動上一輪經濟增長的作用。
由此,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紛紛把關注推動經濟增長的目光投向太空。美銀美林稱,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令人興奮的太空新紀元,未來幾十年的成就將超過人類歷史上已有成果的總和。預計到2045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將增長至2.7萬億美元。另一家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則比較保守,他們認為,到2040年,全球航天產業規模將達到1.1萬億美元。同時還指出,該行業執行風險相當高,因此預期區間將在6000億到1.75萬億美元之間。
2 世界經濟的第四次浪潮
1980年,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書。作者在書中敏銳地指出:一系列新技術正在崛起,形成電子工業、航天工業、海洋工程、遺傳工程四組相互關聯的工業群,它們“將有大的發展趨勢,并且很有可能成為第三次浪潮的工業骨干”。實踐證實了托夫勒的預測,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
展望21世紀,人類是否會迎來第四次浪潮?第四次浪潮是太空時代嗎?什么時候人類才能進入太空時代?應該說明,這里所述的太空時代,其含義不同于有些媒體泛指的將人類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后的社會就稱為“太空時代”,而是指將太空作為人類社會發展階段主要標志的時代。
我們說,下一個帶動社會發展的學科將是航天科技的緣由是:首先,太空是繼陸地、海洋、大氣層之后的人類活動的新領域,航天科技正在把地球文明推向高遠浩瀚的太空。航天科技對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既在繼續利用太空促進社會經濟的增長和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全人類的生活水平,又開始向人類進入太空、開發太空資源到移民太空的方向發展。其次,只有人類將活動領域擴展到廣闊無垠的太空,人類才能回答長期困惑自己的根本問題,如:宇宙是什么?宇宙和人類從哪里來?物質的結構究竟是什么?只有人類認識在這個層次上的飛躍,才有可能引領又一次新的科技革命。最后,航天科學技術是一門綜合集成的科學技術,航天科技取得重大突破,也必將推動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都取得重大突破,從而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新的高度。
什么時候人類能進入太空時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回答是2050年。人類社會對太空的需求,既取決于人類當地球資源日趨枯竭時,對開發太空資源的迫切性,以及人類日益強烈的對太空的求知欲望。人類對太空的大規模開發,也取決于人類社會的經濟實力、國際合作的進展和全人類的科技素養的提高和普及。因此,綜合航天技術本身取得重大突破所需的時間、經費和社會其他因素的種種制約,人類進入太空時代,在2050年或稍后的推斷是比較可信的。
3 太空經濟邁入2.0時代
我們可以將21世紀前50年的太空經濟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前20年是建設階段,主要任務是建設未來太空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進行初步應用,在此過程中,逐步地建立起人類探索和開發太空的各種能力;后20年是拓展應用階段;最后10年是產業化階段。
回顧21世紀前20年的太空經濟的發展,已經出現了諸多亮點。
第一個亮點是各國大力推進航天商業化。商業化是人類航天事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也必將成為航天事業空前繁榮和發展的新動力。航天商業化必將催生商業航天。在減少政府投入、提高效益的需求驅動下,美國商業公司負責項目的整套運營,包括系統設計、研發、制造、試驗、發射和運營管理等,NASA僅負責進度、安全監管及技術支持,以及給予商業航天公司以相應的啟動資金支持。這種模式給商業航天公司以更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
我國航天發展也將加快商業化的步伐。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60號文件《國務院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更明確地鼓勵民間資本進入航天領域。
第二個亮點是全球涌現出一大批航天創業公司。太空經濟要有飛躍,只有努力強化航天技術創新,充分發揮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才能找到低成本和低風險地通向太空之路。這批創業公司中最杰出的代表是馬斯克創建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其研制的“獵鷹”(Falcon)系列火箭和發展的火箭回收技術,不僅使運送1千克有效載荷到低地球軌道的費用降低了一半還要多,目前的報價為5000美元,而且創造了快速研制航天運輸系統和航天器的新方法,大大鼓舞了人們對太空經濟未來的發展預期。類似的優秀的創業公司還有貝佐斯創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畢格羅創立的畢格羅航天公司(Bigelow Aerospace),布蘭森創立的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以及行星實驗室公司(Planet Lab)等。他們發展的航天新技術各有特色,將在未來太空經濟的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藍色起源公司的創立者杰夫 ? 貝佐斯
目前,中國已經出現了近百家航天創業公司,其業務包括衛星、星座和衛星應用,火箭、測控以及航天基礎技術等,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無疑,中國在民營航天方面,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而居世界第二的國家。
第三個亮點是在航天市場上涌現出許多新的熱點。據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發布的衛星產業狀況報告,2018年全球航天經濟規模達3600億美元,其中衛星產業總收入為2774億美元,主要包括衛星服務、衛星制造、地面設備和發射服務等。報告顯示,衛星服務提供了全球的通信、寬帶、廣播、無線電、導航、跟蹤、氣象數據和遙感服務。特別是高通量衛星(HTS)、小衛星和立方體衛星的技術成就,已經帶來了衛星寬帶、制造和發射服務收入的增長。
另一方面,目前商業航天市場又出現了新的熱點。
一是正在建設的低軌寬帶星座。這以“一網”(Oneweb)系統和SpaceX公司的“星鏈”(Starlink)計劃為代表。展望未來,天基互聯網將和快速到來的5G地基互聯網,充分協同融合、天地一體化的互聯網網絡,將擁抱每個人的生活。
獵鷹―9 火箭一次發射 60 顆“星鏈”衛星
二是太空旅游。藍色起源公司和維珍銀河公司走在發展太空旅游的前列,他們在近期內就可以實現亞軌道旅游。SpaceX公司也已經安排了首次月球軌道旅游。美國的商業空間站公司也正在開拓太空旅館的市場。
三是航天運載系統和新一代航天制造業。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航天運載系統的生產規模將會不斷擴大,發射方式將會更加簡化,其成本將會繼續下降。一網公司(OneWeb)和SpaceX公司正在將飛機和導彈的批量制造經驗,融合到衛星、火箭和地面設備的制造中,并希望應用3D打印、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前沿技術,縮減研制成本和研制周期。
4 太空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在未來20年中,太空經濟的總量將不斷增長,但其增長速度卻存在多方面的不確定性。
首先,由于目前太空經濟的增速并不高,因而未來是否能高速增長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太空經濟的高速增長必將依靠前述的幾個熱點,但無論是衛星互聯網還是太空旅游,都面臨成本和安全的風險,衛星互聯網還有頻率資源有限的問題,從而他們的市場前景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其次,進一步降低航天運載系統的成本,存在不確定性。降低重復使用的航天運載系統的成本,可以增加生產總量以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增加重復使用次數和減少維修操作以降低運營成本。但要將航天運載系統的成本降低到目前民航飛機的水平,還需要將航天運載系統的成本降低一到兩個量級。這對于目前以火箭發動機為動力的系統來說,顯然是十分困難的。
最后,在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方面,也存在不確定性。首先,無論是利用微重力環境,還是利用和開發空間太陽能、月球和小行星等資源,都必須有待于大幅度地降低航天運輸系統的成本之后,才能實現商業化。其次,開發和利用太空資源,需要一個較長的技術試錯和試驗的過程。
5 結束語
回顧21世紀前20年的太空經濟的發展,我們有信心、有理由認同“世界經濟的新出路在太空”的預測。目前太空經濟仍處于大發展的前期,其今后的發展前景當然是不可估量。但由于太空環境嚴峻、航天系統工程復雜且龐大,只有發展航天顛覆性技術,才能讓太空經濟的增長出現一個高速發展的拐點。無疑,世界太空經濟的發展,對我國的商業航天的創新發展,既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