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道時間:2011-06-15
媒體來源:Sina新聞中心(來源燕趙都市報)
石家莊鐵道大學趙正旭教授領軍研發“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系統,讓太空近在咫尺
趙正旭教授(左一)正在與團隊部分成員研究三維可視化系統的平臺開發。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升空,三維可視化系統將“嫦娥二號”精彩的飛天繞月之旅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面前。這個三維可視化系統就是石家莊鐵道大學教授趙正旭帶領3名同事研發而成的。
6月9日,趙正旭教授受邀赴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擔任該中心特聘專家,參加“嫦娥二號”軌控任務。
【記錄】
領軍研發“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系統
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舉國歡慶。依靠三維可視化系統,“嫦娥二號”精彩的飛天繞月之旅才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而這個三維可視化系統就是趙教授帶領他的同事劉展威、佟寬章、王威4人團隊研發而成的。
昨日,尚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趙教授通過電話和信息的形式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趙正旭,現任石家莊鐵道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計算機科學博士。曾在英國求學多年,2008年毅然帶著自己的學識回到祖國。
據了解,從1992年在英國留學時始,趙教授就開始了對這個系統的構思和設計。2009年,趙教授帶領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三維可視化系統平臺。2010年5月,趙教授4人團隊開始了“嫦娥二號”探月工程可視化系統的開發。在近5個月的時間里順利完成,并應用于“嫦娥二號”飛天任務,向世人展現了“嫦娥二號”發射的實時精彩仿真畫面。
【講述】
三維可視化平臺讓太空近在咫尺
趙正旭教授介紹,“嫦娥二號”繞月三維可視化平臺,通俗地說,就是通過用三維的環境把真實的宇宙深空“拉近”,人們仿如身臨其境,感受幾十萬公里外“嫦娥二號”繞月、探月的整個過程。“其實它最重要的功能是實時監控,”趙教授說,“三維可視化平臺通過直觀的畫面快速顯示,讓監測人員可以隨時了解衛星的飛行情況,通過這一平臺調整衛星飛行軌道,大大縮短了數據的傳輸時間,監測人員通過數據判斷衛星的運行情況,優化操作,使衛星運行達到最佳狀態。”
【訪談】
“嫦娥二號”衛星超期服役至明年底
據相關專家介紹,2010年10月1日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原本設計壽命是半年。今年4月1日,嫦娥二號半年設計壽命期滿,圓滿完成了各項工程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鑒于 “嫦娥二號”衛星依然有不少燃料,科學家們決定讓它開展拓展性試驗任務。
“‘嫦娥二號’的拓展試驗分三項內容:第一項是補全月球南北兩極的圖像,第二項是再次降至近月點15公里軌道高度,對虹灣地區進行高分辨率的成像;這兩項試驗已經在5月23日全部完成。剩下第三項,也是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擇機從月球逃逸,飛往更遠的深空。”國防科工局有關負責人說。
趙教授告訴記者,衛星是從6月9日開始脫離環月球軌道的,現在正在朝著環太陽軌道行進。
有關航天專家稱:“現在我們探測月球也只是到40萬公里左右的地方,要到150萬公里以遠的地方,測控、通信、數據傳輸、軌道設計都要經過驗證,這將使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又向前邁進一步。”
我國航天器首次進入環太陽軌道
在“嫦娥二號”脫軌任務執行過程中,“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系統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員依照本系統,實時控制了“嫦娥二號”脫離環月球軌道進入環太陽軌道的過程,這也是我國首次有航天器進入環太陽軌道。
“此次拓展性試驗,具有軌道新、距離遠、飛行時間長、準備時間短等特點,面臨著很大的風險,對我們是一次極大的挑戰。”談起執行這次脫軌任務,趙正旭說,“如果一切順利,‘嫦娥二號’將創造我國航天飛行測控新紀錄。”
中國航天可視化事業走在世界前列
“嫦娥二號”三維可視化系統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維可視化系統,其核心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實現了我國深層空間探測技術的飛躍式發展。
據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有關專家介紹,之前只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歐洲太空局擁有深空探測三維可視化平臺,該系統的成功研發和使用,使中國的航天可視化事業走在了世界前列。
6月9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特聘趙正旭擔任該中心特聘專家。邀請趙正旭赴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參加“嫦娥二號”衛星軌控任務,同時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有關技術人員就下半年開始的“交會對接”任務在技術層面上進行了深入交流。
趙正旭告訴記者,未來三維可視化系統還將應用于國家重大航天飛行探索任務。(記者 李潔夫 通訊員 張建新)
原文鏈接:http://news.sina.com.cn/o/p/2011-06-15/073022643236.shtml